同济科技创新之光闪耀工博会 我校近20项科技创新成果精彩亮相
 时间:2017-11-09  阅读量:311


为嫦娥探月、测绘卫星等航天重大工程提供精准信息支撑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水+空气”、一种“基于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绿色清洗装置”,真实模拟再现智能制造环节的“智能生产线”,实时捕获路面质量信息、并自动生成道路养护决策的“新型路面行驶质量快速检测系统”……117日,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我校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精彩亮相高校展区,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细赏。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刘红斌,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许开宇、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我校副校长顾祥林等分别来到同济展区,饶有兴致地参观项目及展品,听取成果介绍。




细观一件件同济展品,无论是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还是全力破解环境顽疾,抑或是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无一不闪耀着同济科技创新之光。

嫦娥工程着陆激光障碍探测、卫星平台颤振探测,离不开精准可信的遥感空间数据支撑。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团队携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历时近10年联合攻关,在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领域获突破。解决了着陆避障激光系统在极短成像时间条件下达到量测级精度水平、以及卫星平台颤振“探、分、补”精密探测和补偿等难题。成果在本届工博会上获“创新金奖”。



展台上,整齐排列着分光镜、棱镜、柱面镜、激光晶体、pick—off镜……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镜面的那一层薄膜,能将激光系统进行传输、转换,实现各式光路功能。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团队发明了高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器件关键技术,制备了这一系列激光薄膜器件,可用于国家大型高功率激光器。该技术现已成功转移到企业,共建了中试生产线,将为我国重大需求和国内外激光市场提供优质的激光薄膜光学元器件。 



如何保障赛车赛道的安全?由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姚启明博士研发的“赛道安全模拟系统”,应用于待建赛道的安全设计中,能识别行车危险区域,计算缓冲区域和碰撞力,为设计安全保驾护航,已成功应用于数十个国内外赛车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国际认可的模拟仿真系统。此外,“安全驾驶教育体验平台”提供各种不良路况下的模拟体验、极限状态与不良驾驶行为教育体验,可有效提高驾驶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事故伤亡。

这是一个轻量化的新型路面行驶质量快速检测系统,车载着这一系统行驶在公路上,路面平整度、坑槽尺寸、路面裂缝等路面质量信息,都会被其检测仪器上的传感器实时捕获。系统随即对这些采集来的路面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自动生成道路养护决策建议,为道路养护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发展。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杜豫川教授团队研发,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0余个省市。成果近日获2017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同济展台绿意盎然,生态环保之风扑面而来。

原本是普通的自来水,经由自主研发的平衡器向自来水中连续充入空气,只见水瞬间就变身为乳白色的“牛奶水”,原来水中充满了纳米级的超细微小气泡。它具有强大的洁净功效,可用它直接冲洗蔬果、洁面冲淋、清洗液晶面板、净化水体,从而避免了使用化学清洁剂带来的二次污染。这一基于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绿色清洗装置,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攀副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已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宠物洗浴机、果蔬农药清洗机。现场还向参观者展示了一款家用微纳米气泡淋浴花洒。


取上5毫升水样,加入胶囊内的全粉检测试剂,几分钟内即显色,置于这台水质监测仪上,水质如何即见分晓。此监测仪如同一个便携式化验室,点触即测、简单快捷,可用于水、食品、空气等的现场快速处理与化学检测,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郜洪文教授团队研发。可替代国内外多种便携式光度检测仪器,检测成本大大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开发的40种全粉检测试剂,胶囊包装,便于保管、运输和使用。最新设计的小型遥控采样船,适于50500米范围水面采样。


膜技术截留效果好,但存在膜污染及制水成本较高等问题。鉴于粉末硅藻土具有微滤特征、价格低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董秉直教授团队开发出了“硅藻土动态膜技术”及相关设备。将硅藻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形成生物硅藻土,可高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相较传统的除磷、脱氮工艺,此套装置投资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不高。该技术已进行中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同济相关学科教授们积极应战,奋进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

真实模拟再现包装生产环节的产线,展示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这是我校中德工程学院与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制造产线”。充分结合了我校在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先进理论与专业技术,以及欧姆龙在制造现场前沿的创新技术和丰富经验,一方面为应对工业4.0浪潮、推进智能制造的研究提供实践样本,另一方面为制造业伙伴的智能进化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致力于培育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人才。



这是一个集成了三种最主流工业机器人的多智能机器人协同工作平台,六轴机器人、Delta机器人以及Scara机器人, 可分别对托盘以及托盘之上的圆形物品进行循环搬运,互相协作、避让。由电子与信息学院陈启军教授联合弘讯科技-广东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自主研发。现场还展出了2个足球机器人。

这是一个室内高精度测图平台,由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刘春教授团队研发,集成了激光雷达、工业相机、室内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无人驾驶平台,形成了一套室内测图的自动化工作系统。测图效率达每小时2000平米以上,测图相对精度达厘米级。可用于对商场、办公、教学、实验、厂房等多种环境的三维信息采集、建模、制图。 




只见啤酒包装箱上一个个小圆点,这是抗干扰、防破坏的矩阵码标签,内含商品所有信息。在商品出厂时即喷上这样的矩阵码,通过自主研发的矩阵信息编解码系统,可以全程跟踪商品流通过程,防止代理经销商跨区域销售、“窜货”而扰乱市场,已为商家挽回数十亿的经济损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童美松教授团队新发明了更为新颖前沿的基于无芯片RFID技术的物流信息追踪系统,并可融入物联网体系,为现代物流追踪及物联网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可靠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款车身体积和性能可按需求改变、可用于共享的纯电动概念车:汽车的底盘可伸缩,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空间可变化,可更高效利用汽车体积,减少汽车占用的道路资源;新型的轮边驱动集成模块,大大提高汽车的模块化程度,使汽车设计及制造更高效。同济大学PACE(先进工程教育伙伴计划)中心推出的“可重构移动共享系统”,能满足城市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曾获PACE全球年会工业设计一等奖、工程设计二等奖。



射频消融技术可用于脑、肺、乳腺、肝、肾等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但如何找寻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儿兀教授团队研发的“射频治疗靶组织建模及模型分析系统”,可为临床研究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靶组织模型分析方法,通过系统自主统计分析,得出靶组织的最佳射频能量发射方案,从而打破国外医疗设备巨头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原创性地实现了多模式、变尺度的激光跟踪,发明了系列多模式激光跟踪装置,实现了高精度光束指向。经与其他商业激光跟踪仪对标,跟踪性能指标先进。由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李安虎教授研发的这一“多模式激光跟踪仪”,适用于机器人动态误差跟踪监测、动态成像检测、空间激光通信以及军事侦察等领域。

我校还有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携最新代表性产品参展:张维勇创办的上海济辰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慧水务系统”,集用水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分析、报警与展示于一体,可广泛应用于校园、工厂、园区、医院、政府单位等场所的用水监测;张莉创办的伊尔庚环境工程公司新推粉尘油雾系统解决方案之“洁菲士牌”滤筒防爆除尘器,进一步提升了清灰效率,延长了滤筒的寿命;成铭钊创办的上海海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水热固化技术将海砂变身为低环境负荷的新型建筑材料,由此首创了海岛基建材料就地取材模式,助力我国急需解决的海岛建设开发;张盖创办的上海博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线缆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采用创新的视觉检测系统,历经百万米线缆的生产应用,检测率达到98%;上官荣刚创办的上海乐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曲面涂装的环保型电致发光功能涂层”,可避免传统溶剂型涂料体系所产生的污染。

本届工博会为期5天,将于本月11日晚落幕.

转自同济大学新闻网(https://news.tongji.edu.cn/classid-15-newsid-56003-t-show.html